夏季天气炎热,孩子免疫力较低,很容易被外界的环境影响,像手足口、疱疹性咽颊炎等都属于这个季节的高发期疾病。但据小编了解,翻乐园里却是人气爆棚,很多班级每日满勤。这是为什么呢?让小编来告诉你!
翻乐园的员工每天都严格执行《翻乐园卫生保健制度》,包括每日晨午检、被褥晾晒、通风消毒、洗手饮水、户外运动等,每一天翻宝们都在老师的精心呵护下健康成长。我们作为家长同样也要把孩子在幼儿园养成的良好习惯在家里延续哦!
家园配合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乱摸鼻子和眼睛,不随地吐痰等。要教会幼儿正确的擦拭鼻涕的方法,不用手和衣袖擦拭。建议家长早晚用凉水为幼儿洗脸洗鼻,以增强幼儿鼻黏膜对冷空气的适应能力。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房间的湿度。
经常锻炼 增强体质
让幼儿得到足够的日光照射,充分呼吸新鲜空气,虽然天气炎热,翻乐园还是避开太阳当午,在较凉爽的时间段为幼儿安排了非大运动量的体育锻炼项目,以提高幼儿自身的抵抗力。夏季气候变化无常,家长应及时为幼儿增减衣服,避免幼儿受凉和穿的过多热伤风,同时还要保证幼儿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预防热痱勤洗澡
预防痱子,主要是保持皮肤清洁,勤洗澡,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已患痱子的孩子,不要让他搔抓,不要用热水或碱性肥皂烫洗,也不能用凉水刺激,要用温水洗浴,可以用金银花煮水凉透后擦拭或者加在洗澡水中。另外,要让孩子多喝白开水,及时补充水分,可多食用绿豆汤、冬瓜汤、西瓜、金银花露等,起到祛暑、除湿、解毒作用。
预防疾病小课堂
1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疾病,以排泄物、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传播快,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
症状:该病主要表现为急骤发热,可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咽痛,吞咽时尤甚,有时诉头痛、腹痛或肌肉痛,血项大多是血细胞计数正常或略低。起病2日内口腔黏膜出现少数(很少多于12个)小的(直径1~2mm)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在以后的24小时内水疱破溃变为浅溃疡,直径一般在5毫米以下,1~5日内愈合。
预防:平时,儿童应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少到公共场所,室内多通风,不要随意使用抗生素,由于疱疹性咽峡炎的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区别不大,因此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感冒而延误治疗。当孩子出现不适症状时,家长应及时带其到正规医院进行确诊,以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对症治疗。
2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低热、厌食。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症状:主要就是手、足、口腔黏膜和唇内出现疱疹。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候也会在膝、肘部等都会出现。同时生手足口病的宝宝还会伴随烦躁、咳嗽、头痛、流鼻涕、哭闹、流口水、厌食等症状。
预防:对于手足口病,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特别注意儿童的个人卫生,勤让孩子洗手,日常用品要常消毒,不让孩子吃生冷的食物,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远离感染源等等。
3
空调病
长时间在空调环境下的人,因空间相对密闭,空气不流通,致病微生物容易滋生,且室内外温差较大,机体适应不良,会出现鼻塞、头昏、打喷嚏、耳鸣、乏力、记忆减退、四肢肌肉关节酸痛等症状,常有一些皮肤过敏的症状,如皮肤发紧发干、易过敏、皮肤变差等等。这类现象在现代医学上称之为“空调综合征”或“空调病”。夏季家长往往怕孩子太热,总是会让其呆在空调房里,因此特别容易得“空调病”。
症状:宝宝皮肤薄嫩,皮下脂肪少,毛细血管丰富,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空调病主要表现为容易疲倦,大便稀薄,食欲不振,经常腹泻,反复感冒等。身子较弱的宝宝在空调房里呆得过久患上“空调病”后,甚至容易引发过敏性鼻炎等病症。
孩子的健康一直是翻乐园老师最关注和重视的,让我们做更专业的家长,在家做好卫生保健工作,为孩子们的茁壮成长保驾护航。